【創科發展】中大3間醫學研究中心進駐InnoHK 包括研以再生醫學縮短運動員治療時間

社會

發布時間: 2021/12/13 15:04

最後更新: 2021/12/13 19:12

分享:

分享:

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主任容樹恒(右)、聯合主任陳活彝(左)(陳永康攝)

中大設立6間研究中心進駐「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其中3間主要研究健康、生物醫學,包括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創新診斷科技中心、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其中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正研究利用幹細胞治療方法,加快組織復修,助受傷的運動員恢復受損的功能和結構,讓他們可以盡快投入訓練及比賽。

點擊圖片放大
+6
+5

6間中心均設於香港科學園,中大今日(13日)開放其中3所中心予傳媒參觀,其中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為「InnoHK創新香港」最新的一間,現時仍在裝修階段,屆時將會與和位於上址的卡羅琳醫學院劉鳴煒復修醫學中心的研究設施結合。中心主要研究再生醫學,重建運動員生涯,包括恢復受損退化的神經肌肉骨骼組織的功能和結構、維持活動能力,以及提高生活品質。

神經肌肉骨骼再生醫學中心主任容樹恒表示,香港每年有約4千宗十字韌帶受傷的病例,而香港運動員包括江旻憓及劉知名等亦曾經經歷十字韌帶斷裂,即使完成手術,仍需時約一年才可完全康復,才可重新投入運動訓練或參加比賽。中心正研究利用幹細胞治療方法,加快組織復修,現已在老鼠等小動物進行測試,期望5年內能夠達到臨床測試應用階段。

至於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專注於人類微生物群的科學研究,主要透過人的糞便找出人體腸道,對於不同疾病或健康問題找出好菌與壞菌,從而作出診斷,及早治療。中心設有厭氧工作台,以模擬健康人體腸道的無氧環境,以分離及培養出可用於診斷及治療的新細菌;另設有培養實驗室老鼠的地方,可方便研究進行小動物實驗。

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聯合主任陳家亮表示,腸道的細菌是以億萬計,形容為人體第二套的基因,可因應改變其基因而減少出現不必要的疾病的發生,而臨床應用的包括用於大腸癌,未來會研究用於及早診斷小朋友患有自閉症等。他又說,中心早前已提煉出部分健康病人糞便中的好菌,明年起會起會與醫管局合作,為患有難辨梭菌所引致的嚴重腸道感染的病人,以內窺鏡的方式放到腸道內,期望未來可將不同的好菌製成膠囊,以治療不同的疾病,包括自閉症、肥胖、糖尿病等。

至於創新診斷科技中心是在利用分子診斷學技術,利用血液與其他體液中的無細胞核酸診斷,提供產前檢測和癌症相關的嶄新診斷技術,其中有關鼻咽癌的研究產品已完成研創階段,可在市面購買到檢測試劑。

一文看清「港版健康碼」登記注意事項:https://bit.ly/31pGndZ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記者:郭詩詩